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案例交流
  • 2018-07-10 [转发] 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以面向澳大利亚中小学生的舞蹈教学为例

    案例交流
      案例摘要: 面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中小学生,以舞蹈教学为载体,进行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学生们在30-40分钟内了解中国多民族文化特色,学会跳一支新疆民族舞,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例如:“一二三,看看我;朋友、美、帅”等。通过这种文化活动的实施,大大激发澳洲孩子们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以保持他们继续学习汉语的热情。 案例背景: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英语是其通用语言。学生们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大多数亚洲语言学习人数同1990年代相比大幅下降,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外语选修课程,但是相比较于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非华裔学生极少愿意选修汉语,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的独特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意大利语等语言,这种意合型语言相比较于英语这种形合型语言,在词语和句法上都有很大差异。声调和文字对于非亚裔学生而言更是困难。二是师资的欠缺性。澳洲的汉语教师虽都拥有本土的教育资格证书,但大多数并非汉语本科专业出生,很多人来澳之前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澳洲的教学中多凭个人经验和积累,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千差万别,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教学法综合运用的水平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低落。 汉语是澳大利亚除英语以外使用人数最多的家庭语言,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洲的教育部门对于汉语的推广工作极为重视。由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国家未来十年的战略计划白皮书——“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 简称AIAC)提到,联邦政府制定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其中首先制定的就是汉语教学大纲。自2005年西澳大学建立澳大利亚第一所孔子学院起,至今已有6个州和地区的12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其中的重要任务就是积极扶持当地中小学的汉语教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致力于在昆士兰州的各中小学进行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传播工作,其目的是激发澳洲孩子们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他们以后进入大学与社会继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打下基础。在我2012年8月赴任时,该项目工作已经实施了近三年的时间,每年孔院老师的足迹遍及昆士兰州的20多所中小学,前后做过茶艺、绘画、剪纸、折纸、太极拳、功夫扇、书法、京剧脸谱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孔院的老师反映这样的文化活动项目需要“新鲜血液”,避免重复性。如何让活动新颖独特、富有中国特色而且又能激发当地孩子们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热情,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提出方案: 我于2012年12月份开始思考这个方案,结合当地孩子们的活泼好动、擅长韵律节奏的特点,选取了新疆民族歌手艾尔肯的《巴郎仔》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制定了一个舞蹈学习方案。选取新疆舞曲的原因,一是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文化特色十分明显。二是其民族服装和民族音乐独具魅力。我首先将《巴郎仔》的歌词改编成了主题为《找朋友》的歌曲,歌词既要符合澳洲本土孩子的心理特征还要朗朗上口。然后上网观看新疆舞的视频,自己编制舞步,目的是要孩子们对于中国民族舞蹈一学就会。最后挑选一批极具视觉效果的孩子们能穿的新疆舞蹈服。我利用假期的两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准备工作。教学方案的特色是:以民族舞蹈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切入,以孩子们的友谊为主题,以炫美的民族服装为吸引点,巧妙而自然地进行汉语教学。以期达到“了解中国文化、快乐学习汉语”的目的。 实施方案: 第一次教学于2013年2月18日在当地一所中学展开,教学对象是7年级到12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1年级到高中3年级)的中学生。单次教学时长40分钟,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一天共进行了四次教学。教学分为以下五步实施: 第一步:文化导入。上课前,我首先展示了几张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PPT,以我穿的维吾尔服装切入点,用问答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多民族文化以及新疆的民俗风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兴趣之后,我再展示女孩子的服装,一下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很多学生不禁称赞道“so pretty”。然后我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穿上服装,引导孩子们说出“美”、“我很美”的汉语词汇。在展示男孩子的服装时,孩子们自然又学会了“帅”、“我很帅”的句子。教学时长约为5分钟。 第二步:初步学习。这时候学生们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进入初步学习阶段。我请这两个同学做老师助手,将服装发给每一位学生。孩子们极为兴奋,边穿边讨论着。我等孩子们穿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边打节拍,边说:“一二三…”。因为数字是很基础的汉语词汇,所以他们自然会跟着说“四、五、六”。这里我采用了一个教学小技巧,我很慢的说出:“一二三,看看我”。孩子们很惊讶,觉得这个语段和他们的熟悉语段很不一样,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安静下来了,我再边做动作边重复这句话,孩子们也跟着边说边扭动身子起来。我让他们猜这句话什么意思。很多孩子踊跃举手,说:“一二三,something me?”我用手指指眼睛说:“看看”。很多孩子便猜出:“1,2,3,look at me.”一旦孩子们表现兴奋地时候,我便拍手说出这句话,孩子们立即就跟着我边说边做,维持课堂秩序效果极好。教学时长约为5分钟。 第三步:加强学习。通过初步学习,我给每个学生一个数字,按照数字将班级学生排列成4到5队,学生们即复习了数字,也做到井然有序。每队分成两个小组,发放歌词,进行小组阅读。因为时间关系,我只针对几个关键词语重点教学,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这个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既了解了歌词内容,也学到了几个关键词语“姑娘、小伙、朋友、做个朋友吧”。老师尤其要注意纠音。例如:“姑娘”和“小伙”。niang和huo这两个韵母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语音难点。教学时长约为10分钟。 第四步:重点(舞蹈)教学。舞蹈教学是这个文化项目的重点内容。我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舞蹈教学分为四个部分,where is my friend(我的朋友在哪里?);I am very pretty and I am very handsome(我很美,我很帅);I am looking for my friend(我在找我的朋友);I found my friend(我找到了我的朋友)。教授舞步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孩子们很容易学会,同时,孩子们还不断的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左手、右手”的指令。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在短短的十五分钟之内,孩子们就可以跟着音乐翩翩起舞了。教学时长约为15分钟。 第五部:巩固教学。巩固学习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后的自由表演来完成。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极为踊跃,老师这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朋友,分为男生组,女生组或者男女混合组,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安全感,自信满满。学得快的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自己完成整个舞蹈,学得慢的可以自己舞出自己的风格。当然不能忘了用一些小书签、小中国结作为奖励。表演结束,再通过问答形式做最后的词语回顾。教学时长约为5分钟。 实际效果: 从学生和学校的反馈来看,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符合澳洲孩子们的活泼好动,擅长韵律的心理特征。经过10个月的实践,我的教学足迹遍及当地20多所中小学,约有二千余名中小学参加了这个文化学习项目,收到澳洲中小学校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海外中小学生汉语教学与我们国内的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虽然都属于外语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上有明显区别:国内的孩子们学习英语多以功用目的为主,即以掌握这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和使用为目标,具体而言是为了考试;而海外青少年学习汉语,多数从兴趣出发,学校往往开设多门外语,汉语只是其中一种,所以展现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是吸引他们学习汉语的更原始动机和更重要的兴趣来源之一。因而,在海外以汉语为外语教学的教师们,不仅仅是汉语知识的普及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形象大使”,这种文化践行者的角色,要求其拥有的是多元文化的视角,需要跳出“第一空间文化(中国文化)和第二空间文化(本土文化)”的圈子,站在第三空间文化圈中,将其自身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理解和知识拥有,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平,政治、经济、社会与海外汉语教学——以澳大利亚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13.3 2.李凌艳,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师师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3.王永阳,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J],孔子学院,2013.2 (作者:章婷,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语言信息科技研究所,现任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Email :[email protected]
    ...
  • 2018-07-10 [转发] 运用歌曲歌词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案例交流
      如今,音乐和影视在外语学习当中的作用大得惊人。比如有个外国人因为一部电视剧《流星花园》而开始学汉语,有人通过看日本的动画片而学会了日语,音乐更是我们学习外语当中的好帮手,这在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有体会。现在,我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印尼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歌曲教学的“神奇”效果,在此我打算结合实例来谈一些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一人一句成名曲” 在文化教学当中,“十二生肖”不可不谈。每当新春将至,在经历了近一学期的语言课“折磨”之后,我总会抽出几个课时来给大家谈“年文化”。提到新年就不能不提生肖,提到生肖就不能不提动物,总之伴着“十二生肖”的介入,大家的词汇量,尤其是动物方面的词汇一下子扩大了,再结合“公”“母”“肉”等词,词汇量更是成倍扩展。不过一堂课一下子记住十二个生字,再加上“公X”“X肉”等组成的几十个词难度确实很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力宏的《十二生肖》和成龙的电影,可是王力宏的语速过快,不适于初学者,而电影的时间过长不适于在课堂上播放。后来我发现我 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当中总有一两句带“猫啊”“狗啊”的歌词,于是我将这些歌词一汇总,就成了“一人一句成名曲”: 鼠: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牛: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兔: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龙: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蛇:你是一条婀娜的蛇蜿蜒在银色的月河。 龙和马:白龙马,蹄儿朝西。 羊和狼: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 猴: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鸡:我不想说我是鸡;公鸡公鸡真美丽。 狗:我就像是一条狗,等待爱情的骨头。 猪:我是一只小小猪,活泼又美丽。 猫和鱼:大脸猫大脸猫爱吃鱼。 他们或许根本不懂这一句歌词的意思,但他们起码听到了他们知道了的“猫”和“狗”。通过这一句句带“猫啊”“狗啊”的歌词,在优美的旋律中他们很快记住了他们的发音和意思。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猜歌词”的方法,每唱一句,就让他们猜我唱的是什么动物,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活儿极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整个课堂也生动起来了。 二、“旧瓶装新酒” “旧瓶装新酒”奉曲填词自古有之,如宋词元曲。如今,我填的不是《念奴娇》《沁园春》这些典雅古旧的词牌,而是流行歌曲,即通过那些易于传唱,深入人心的歌,利用其背景音乐来演唱所学的内容,比如《黄土高坡•家》。在汉语初学者的课程当中,总会涉及到“自我介绍、家庭成员 姓名、年龄”等这些问题,让大家一个一个地去做自我介绍很枯燥,提不起精神,导致很多人记不住,以至于刚说过“多大了”是问年龄的,然后转身问他“你多大了?”他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后来在介绍当中,通过“我住在……”让我想起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首歌,更巧的是我们学校在banyumas,它属purwokerto(普禾格多)市,和黄土高坡押韵。于是结合自我介绍当中所要涉及到了问题我便写出这支歌词,先给他们翻译了大概的意思,然后说,我只教三遍,以此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没想到三遍之后,本来就喜欢唱歌的他们真的轻而易举地能唱了,这样,像“名字”“叫什么”“多大了”“住在”这些难点一下子就记住且会用了,更神奇的是现在他们每次见到我都像走在黄土高坡一样对我吼歌。如此成效我敢说,许久之后很多人因疏于应用而忘记这些皮毛汉语,可这首歌他们不会这么容易忘记的。 下面是《黄土高坡•家》的歌词: A:我家住在purwokerto。 A:爸爸妈妈和哥哥。 A:小妹妹有一个,弟弟就是我。 A:全家人五个、有五个 。 A:请问你家有多少个哦? B:姐妹三个没有哥。 A:你家人口很多! 名字叫什么? A:他们多大了、多大了? B:老大是20岁的我; B:老二是17岁了; B:老三14岁了,名字叫多多。 B:我家人五个、也五个。 三、字字不同“千字文” 古人识字有其高明的手段,蒙学教材当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影响数百年而不衰,然而自二十世纪初废科举以来,语文教育就走上了“毁誉参半”之路,至今高中生、大学生文章里仍错字百出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病。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识字仍然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词汇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学生语言水平的关键。意识到这一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储备就成了我努力的方向。于是,字字不同,句句押韵便于吟诵的《千字文》给我带来了灵感,我何不就一些高频字来编一“曲”《千字文》。有了这个想法结合填词的做法,于是一曲配合歌曲《青花瓷》演唱的“168字文”便应运而生了。以下就是我用《青花瓷》调填的词:《青花瓷•童年》 果木村里父母亲又生个男孩 不会说话先手爬笑得多可爱 老少爷们开着车送红包过来 爹娘太高兴加了双碗筷 春夏秋冬四次变五彩的童年 眉毛鼻子口耳眼六朵白云看 到谁家九妹门前 骑上竹马带她跑很远 山外都是风雨 水下还有鱼 朋友好比兄弟 为什么学习 听牛羊吃花草用日月画大地 辛苦爸 妈每天叫 自己 怕以后我和你 走南北东西 小石头打桃李 三七二十几 再见鸟儿找青虫千万别忘记 人要在一起 这首曲子不仅有意义而且易于传唱,它的最大特色除了字字不同之外,就是这168字之中的80%的字都出自高频字的前四百强。(另外一些虽不是高频字但却是生活当中常常涉及到的:父母亲、爹娘、碗筷、眉、鼻)像这样的曲子多掌握几首一千字的目标就轻易达到了,(高频字一千覆盖率就高达90%以上)学习汉语也就这样事半功倍了。 四、顺口溜、童谣 另外与歌曲相像的顺口溜、童谣也可以采用。 《上山打老虎》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受保护, 打着小老鼠; 老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这首“歌”的作用在于强调“虎、鼠、数”以及“叔”,归类识别“老虎、老鼠”和“老师”“老几”等。 《数量词小动物》 一只鸡两只鸭三只小鸟叫喳喳 四头牛五匹马六根木头齐刷刷 七条鱼八尾虾九只青蛙叫呱呱 而这首“歌”则绝对是识记量词及其搭配的法宝。 以上就是我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运用歌词歌曲进行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心得。俗话说“教无定法”,任何方法只要对语言学习有利,能事半功倍地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都可以拿来一用。人们常说,学习一门外语的顶高境界就是能听懂当地的骂人话,抱着学习语言的认真态度,骂人能让我们尽快地掌握一门外语,偶尔用“詈语”教学也未尝不可。总之,教学之法,多多益善。
    ...
  • 2018-07-10 [转发] 也谈新西兰汉语教师培训

    案例交流
      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又焕发了青春。“汉语热”在世界各个角落逐渐升温,新西兰也不例外。我们仅从新西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学习汉语的人数从2004年的3569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6915人,在短短的五年中有了93.8%的增长。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有足够的、合格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学汉语人数快速增长需求的同时,保证汉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新西兰教师资格认证委员会颁发的教师证书的,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在职汉语教师近40人。他们主要集中在高中,以教授汉语为主,有些教师因为工作量的关系,也不得不兼授其他科目,或同时在几所学校教汉语。这个教师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华裔教师,其主体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他们大多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少有主修中文专业的。他们来到新西兰以后在新西兰的教育学院继续充电,拿到了教汉语及其他科目的资格证书。另一部分是从中国港台地区及新加坡等地移民来的,他们的教育背景迥异,汉语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分布在各地的高中、初中和小学,普通话、简体字和拼音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类是本土教师,是新西兰汉语教学的主力。由于新西兰初中和小学一个教师除了不教体育和音乐,要负责一个班级所有科目。而且,新西兰从小学一年级到毕业班是教师固定,学生流动。因此,新西兰的初中和小学常常由于该校现有教师有某种语言背景而出现一所学校同时开设几种外语的现象。随着新西兰教育部要求所有学校都要为7、8年级学生提供学习外语机会的语言政策出台,一些学校的校长开始指定某位教师教某种语言,无论其是否对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有兴趣,或有要学习新的语言文化的愿望。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目前在新西兰初中和小学教汉语的大部分教师都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了解不多。 新西兰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组织开展了一个为期一年的名为TPDL(New Zeal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LanguagesYears 7-10)的外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其主要培训对象为初中7到10年级的本土教师。但由于该项目侧重于第二外语教学法的培训,忽略了对这些教师语言技能的培训,因此该培训项目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除此之外,新西兰教育部还为初中教师设定了奖学金,鼓励教师到目的语国家进行一年、半年或三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以提高他们对该国语言和文化的认知度。至今为止,已经有3位本土汉语教师参加了这个项目。但目前新西兰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计划的,针对不同教师群,满足不同需求的全方位的培训计划。我们期待着两家新的孔子学院的成立有可能填补新西兰汉语教师培训方面的空白。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
    ...
  • 2018-07-10 [转发] 泰国人学习汉语的优势

    案例交流
      目前在泰国,汉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许多大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到2008年春季,高等院校招生中参加汉语考试的人数已超过了日语。80%的年轻人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有很多泰国人尝试学习汉语后就越学越喜欢,越学越想学。一些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会说,而汉语只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会话了。我们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泰国人有学习汉语的优势。 语言迁移理论认为,当本族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本族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本族语规则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作为汉语教师,应该认识、分析,进而充分利用这种语言正迁移给泰国汉语教学带来的便利条件,减轻汉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学习者的失误,促进泰国的汉语推广。 1. 在汉语发音方面,汉语普通话里的声母、韵母发音与泰语有很多近似之处,除了个别声母,如zh、ch、sh、r,个别韵母,如y发不好外,其他都没有大的问题。声调也非难事,因为泰语也是声调语言,其五个声调分别用四个声调符号表示:一声(无符号)与中文的阴平相类似;二声与中文的上声相类似;三声与中文的去声相类似;四声这个声调汉语里没有;五声与中文的阳平相类似。不少汉语教师认为,在学汉语的外国人中,泰国人的发音比较标准,应该是泰语有声调的原因。 2. 在词汇方面,汉语和泰语有相近的构成方式。 2.1 前边的成分修饰后边的成分。如, มาสาย :晚来,迟到,“สาย”(晚)修饰“มา”(来)。 แอบดู :偷看别人,“แอบ”(偷)修饰“ดู”(看)。 2.2 意思相同或相对的两个成分并列。如,การงาน:工作, “การ”(工作)与同义成分“งาน”(工作)并列。ถูกผิด :是非。“ถูก”(่正确)与“ผิด”(错误)并列。 2.3 前边或后边加一个类似词缀的成分。 加在前面的: อ:原意为“不是”。อโลหะ:非金属,是由“อ”加上“โลหะ”(金属)组成的。 น่า:表示可以,值得。น่าเชื่อ:意为可信,由“น่า”加上“เชื่อ”(相信)组成。 ไร้ซึ่ง:表示没有。ไร้ซึ่งความผิด:无罪,由“ไร้ซึ่ง”加上“ความผิด”(罪)组合而成。 加在后面的: ผู้:表示人或事物。ผู้เรียน:学习者,是由“ผู้”加上“เรียน”(学习)组成的。 2.4 缩略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นเรศวร:Naresuan大学 → มน(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大学;นเรศวร :大学的专用名)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เชียงใหม่ :清迈大学 → มช(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大学;เชียงใหม่:大学的专用名) 2.5. 泰语词类和中文词类的定义一样,只有一些用法和在句子里的位置不一样。 2.5.1 名词 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与汉语相同。有一般名词(อาจารย์老师、แอบเปิ้ล苹果、โต๊ะ桌子等)、时间名词(ตอนเช้า上午、ปัจจุบัน现在、พรุ่งนี้明天等)、方位名词(บน上、ล่าง下、ด้านหน้า前边 、ด้านหลัง后边等)。 2.5.2 动词 在泰语里,动词也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可分为动作动词(ร้อง唱、 พูด说、 เล่น 玩 等)、心理动词(คิด 想、รัก爱 、หวัง希望等)、关系动词(คือ是、 มี有、กลายเป็น成为等)、能愿动词(สามารถ会 、ควรจะ应该、จะต้อง必须等)。 2.5.3 形容词 泰语中也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状态,有性质形容词(ใหญ่大、เล็ก小、ผอม瘦、สูง 高等)、状态形容词(ขาวดุจหิมะ雪白、เขียวเป็นมันขลับ绿油油 、เย็นชา冷冰冰等)。 2.5.4 数词 泰语表示基数的词同样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如序数词(ลำดับที่ 1第一、 ลำดับที่ 3第三、 ชั้นเรียนที่ 5 五班)、倍数词(1 เท่า1倍 、2 เท่า 2倍、10 เท่า10倍)、概数词(เจ็ดแปดอัน八九个、ยี่สิบกว่าปี二十多岁、ประมาณสองสัปดาห์两个星期左右)与汉语同类词具有同等功能。 2.5.5 量词 与汉语更接近的是,泰语里也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次数的词。如表个体的อัน个、สาย条、ตัว张、ต้น棵、เครื่อง台;表度量衡的เมตร米、กิโลเมตร 公里、ตัน吨 等。 2.5.6 代词 与汉语一样,类型齐全。如:表人称ผม我、เธอ你、เขา他、พวกเรา我们;表指示นี่这、นั่น那、ที่นี่这里、ที่นั่น那里;表疑问ใคร谁、อะไร什么、ที่ไหน哪儿、เท่าไหร่多少。 2.5.7 副词 泰语副词的功能与汉语的基本一致: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如:表时间ทันใด马上、มาตลอด一直、เคย曾经;表程度:มาก很、อย่างยิ่ง非常、ที่สุด 最;表范围:ล้วน都、เพียงแค่只、ส่วนใหญ่ 大都 ;表否定:ไม่不、 อย่า 没、ไม่ต้อง别;表语气:ถึงที่สุด究竟、อย่างไรก็ ...... 反正、เกียบจะ几乎;表情态:ซึ่งกันและกัน互相、ค่อยๆ渐渐、โดยเฉพาะ特意等。 2.5.8 介词 泰语里的介词与汉语里的功能基本一致。如,表时间、处所:อยู่ที่在 、จาก从、ที่于、ไปยัง向;表对象:ต่อ对、สำหรับ对于、เกี่ยวกับ关于;表目的、原因:เพื่อ为、为了,เพื่อ因为 、เนื่องด้วย由于;表依据:ตาม按、ตามที่按照、อาศัยตาม根据、ตามที่凭、ตาม照 ,等等。 2.5.9 连词 泰语里的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如:และ和、กับ跟、และ与、รวมถึง及;也可以连接句子 如:ไม่เพียงแต่不但、ยิ่งไปกว่านั้น而且、ถ้าหาก如果 หรือว่า还是、หรือ或者。 2.5.10 助词 泰语同样有结构助词ที่的อย่าง地 ที่ (อย่าง)得,动态助词.....อยู่着,แลว้ 了、 เคย过,语气助词ม้ยั 吗、กระมัง吧、ละ่ 呢、แลว้ 了,功能与汉语的基本一致。 3. 在句法方面,泰语的句法和汉语的很相似,只有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不太一样。 3.1 句子的基本结构与汉语相同 主语 +谓语 +宾语 ฉันไป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ฉัน:我;ไป:去;大学: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3.2 句子成分的顺序略有差别 3.2.1 定语的位置。泰语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 พ่อของฉัน:我的爸爸,ของฉัน我的,修饰พ่อ爸爸。คนที่เรียนภาษาจีน:学汉语的人,“ที่เรียนภาษาจีน”(学汉语的)修饰“คน”(人)。 3.2.2 状语的位置。泰语的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 เธออย่าพูด มาก直译:“你别说多”,“มาก”修饰“พูด”。 โรงเรียนนี้ ดี มาก直译:“学校这个好很”“มาก”修饰“ดี”。 综上,这些优势可以,也应该让泰国人汉语学得更好,进步更快。当然,这还要靠科学的教学法和适用的教材,特别是教师对这些优势的认识——教师不了解、教得不科学,尽管泰国人有这些优势,但不善利用,也不能发挥其正迁移的作用,或者学习的教材不适合泰国学生,这些优势也就没有用了。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
    ...
  • 2018-07-10 [转发] 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案例交流
      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是葡萄牙历史上首家开设汉语本科专业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从2004年招收第一批学生到现在,已经招收了六届学生,学制为三年。从2010年起,开设了中葡跨文化研究硕士课程,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年在中国的大学进行汉语进修。 本科课程的特点是开拓型的办学模式,听说课和读写课分开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巧妙结合,使用目的型教学的激励方法,表现了具有元认知学习法的办学理念。 汉语本科专业的设立, 使我们有条件从整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入手,把目标与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得新生从入学零起点开始,系统地在汉语语言的各个层次得到均衡的发展,从理解、表达和交流角度达到欧洲语言框架的要求。根据这个语言框架,我们将大学一至三年级的汉语水平设定为A2,B1和 B2,也就是新汉语水平考试的二、三、四级。 我们把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作为整个课程(本科三年加上硕士课程两年)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对汉语语言教学水平坐标的确定,我们还以外语教育的实用性为目的,在三年级上、下学期分别开设了旅游商务汉语和汉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而在此之前,为了丰富语言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中国民俗文化课 (十二个主题,如十二生肖,中国农历,中国节日,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中国风物的象征与禁忌等,每一个主题都导入有关的汉字),而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还通过古典诗词欣赏课,从26首古诗中学习一些古汉语的虚词用法,帮助他们在阅读书面语过程中,更好地感觉和把握汉语言的文化艺术特征,从而保证理解、翻译的准确性。 米尼奥大学的汉语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好几位来任教的中国政府公派汉语教师都感觉到,这个本科课程,语言能力与文字能力的培养分道并行,在总体设计上,体现了尊重认知规律与认知体系特点的原则。学生通过本地教师的教学,用母语学到系统的语言知识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跟中国老师学起口语来,会学得得心应手。而学生通过汉语听说课所领悟到的语言感觉,又能更敏感地捕捉学习中的文化差异,主动地进行汉语与母语之间的比较且积极地寻求理解和交流策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学习更加有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区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语言智慧类型(文字的视觉理解和表达能力、听觉和口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主动性格与被动性格),加之对西方人学习汉语的认知体系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分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比例。 2.突出汉字教学。汉字的学习,向来被认为是掌握汉语的难点。作为一个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符号系统,汉字教学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本课程把入门阶段的汉字教学作为一个既独立(由专人负责教学)又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科。第一学期系统教授字理知识,第二学期结合精读课课文,提取汉字部分加以分析,并负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和汉字习得有关的困难。 3.元认知教学策略。我们在入门阶段就借助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元认知策略为主导,向学生导入学习策略,避免被动接受刻板的、被课本牵着跑的情况。我们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帮助学习者认识学习主体,即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心理和智力特点);第二,让学生认识学习客体,了解汉语对于欧洲人的特殊性,尤其是困难所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第三,建立明确的目的任务设计,在第三年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实用的“原生态”语源(如旅游和商务方面的网络信息和与孔子学院对外文化传播活动的真实内容),自然地使用直接法和翻译法,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同时,加深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内容的了解,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感,这样的目标成为对学习的激励,使得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主动。 4.尊重差异,当地以学生为中心,以跨语言、跨文化为视角。中国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体系绝对不同于西方成年人学习汉字的认知体系。比如用汉语来称呼笔画,我们在初级阶段绝不使用。比如汉字的字理知识应该在什么时候导入?绝大多数课本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后才讲解,但我们将它设为最重要的入门钥匙,用学生的母语来讲授。 5.语言技巧与社会文化技巧的训练并重。本课程非常重视使用学生的母语传授知识。汉语知识如字理、构词、句法,会直接影响语言能力,而有关汉语的文化知识,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汉语素质和汉语情感。只有同时具备语言和文化技巧的语言人才,才能够怀着友善积极的态度从事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翻译和教育人才。应该说,这才是我们语言教育的最高境界。 2010年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葡萄牙首次汉语水平考试,本课程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三、四级的考试,成绩喜人。选派前往中国高等院校进行汉语进修的学生,也因为较扎实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表现出超常的学习能力,受到中国老师的一致赞赏。作为这个课程的开创者,我们更为自己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果感到兴奋,也愿意与更多的同行分享我们的经验。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
    ...
  • 2018-07-10 [转发] 汉语国际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

    案例交流
      汉语日趋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形势,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当前思考的重点。我希望在本文厘清在中国境外推进汉语教学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根据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阐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要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下,深化和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必须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1.汉语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变体?2.各地汉语变体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如何?3.在当地特定的社会语言条件下,怎样进行汉语教学?4.面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汉语教学应做怎样的策略调整? 汉语早已不是一国一地的语言,早期的华人移民浪潮和时下中国人的留学热潮,使汉语使用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当汉语在某国某地使用时,受到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形成独特的变体。新加坡汉语在海外称作“华语”就是其中的代表。长久以来,汉语传播的区域不广,汉语变体数量有限,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可以预见,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汉语变体。 任何一种语言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变体。目前强势的世界语言英语所拥有的多种变体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把未来汉语变体的多寡视为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鉴于此,应该对已有的汉语变体研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总结,为未来研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在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继续推进汉语教学,就必须整理和分析当地汉语变体的特征,了解这些变体对当地人学习汉语造成的困难。对当地汉语变体的正确分析和总结,可以协助我们确定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以新加坡为例,当地的汉语变体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已经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特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语言特征采取无视的态度,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新加坡汉语教学界曾经独尊“正统”的汉语教学,强调一切向中国看齐。无论教材、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都采用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实际上,新加坡汉语有其自身的特质,已为当地人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强行推进钦定的“中原”标准汉语未必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学习者原已熟悉的汉语变体,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区汉语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 在分析汉语变体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该扩大眼界,认清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近年来,新加坡各界关于当地汉语地位和教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官方、学界和民间都在汉语教学这一问题上,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究其根本,汉语在新加坡绝不仅仅是当地每个华人都要学习的族群“母语”那么简单,围绕汉语的各种争论,实际更映射出新加坡社会中的经济、种族乃至政治层面潜藏的内在问题。我无意在此对这些争论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只是想用新加坡的例子说明,任何试图在某国某地推进汉语教学的努力,都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推广汉语的各种尝试都应该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汉语在当地已有的社会地位和使用范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反弹。 具体而言,就要回答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在特定社会语言环境下发展出真正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英语是新加坡社会和学校的主导语言,更是许多华族学生的第一习得语言。如果不能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一味地以“中原”地区的第一语言教学法教授汉语,必定会影响新加坡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一直在新加坡倡导推行“汉英双语并用汉语教学法”,以汉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英语为辅助工具,协助英语为家庭常用语的华族学生摆脱汉语学习初期的困境。 另一方面,新加坡华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的问题多种多样。小学一年级入学之初,先按学生汉语水平分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失为一个解决之道。再者,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新加坡社会中资讯技术的普及度很高。针对这一特定社会环境,我一直大力提倡汉语教学与资讯科技紧密结合。利用影音技术训练学生汉语的听说技能,加大他们同汉语的接触面。利用各种汉字输入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识字量不够等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分析具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和学习者的实际境况,可以协助教育当局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至于实际操作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当地的主导语言与汉语的关系。例如在日本进行汉语教学就必须考虑,日语和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学习者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深受汉语影响的儒家文化圈里就显得相当突出。其次,当地学生的家庭语言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样是在北美地区进行汉语教学,对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处理方式自然应该有所区别。最后,当地的实际教学条件也必须考虑在内,尤其是要使用现代科技辅助汉语教学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真实生活条件和能力。 如果说第三个问题倾向于具体情况的讨论,第四个问题引出的则是汉语教学理念的再思考。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多数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需要和个人发展。长久以来,汉语教学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轴。与此相对应,国际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往往围绕文化主题展开,忽略了语言的交际目的。如果要维持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趋势,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因学习难度过高而大量流失的情况,则有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应该更多地关注实用性内容,加强汉语教材的交际性。目前新加坡的教材还深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课文中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偏多、偏难,实在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汉语教师队伍具备与时并进的教学理念。未来汉语国际推广能否更加成功与教师素质关系密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近期对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期待培养出更加重视汉语教学实际效果的汉语教师。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国际汉语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是有着内在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关注语言本体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语言环境;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探讨汉语教学的理念变革和实际操作。相信处理好这四个核心问题一定会对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
    ...
  • 2018-07-10 [转发] 中华文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案例交流
      中华文化的普及化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关心的课题。文化教学的目标是使我们的下一代增进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识、反思和认同,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就汉语国际推广方面而言,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之外,加强文化因素,让外国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促进彼此了解。文化教学的大纲应如何制订?教材应怎样编写?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成人的文化教学,应如何因应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而有所侧重?本研究立足香港特区,面向内地、台湾,并扩展至海内外各华人社区,以至世界各地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 一、制订教学大纲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汉语中心、香港教育局、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于2003年起携手合作,以制订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组织实验教学,建构系统的学习模式,推动学生学习中华文化。计划的三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小学阶段,我们拟采用“诵读经典原文”的模式,让学生从小就有接触经典的机会。围绕这个模式,摘录经典的片段和选取诗词韵文共一百篇;分门别类注释、语译,提取文化要点,图文并茂;以评析及点拨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以撰择、判断、填充、配对等命题方式进行评估,并设计朗诵示范配套光盘,辅助学生学习,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 第二阶段:本着“学会学习”、“广泛阅读”、“寓文化于语文学习”和“跨 学科学习”的宗旨,制订初中阶段中华文化的学习大纲,订定24个范畴。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社会习俗、传统节日、河山风貌、名胜古迹、情操礼仪、康乐文娱、饮食文化、工艺服饰、语言文字、修辞语汇、伦理道德、经济贸易、交通传讯、科学技术、文学作家、名篇佳作、艺术欣赏、人文教化、治乱兴衰、历史人物、学术思想及宗教信仰。 第三阶段:高中阶段既离不开初中文化学习重视引导的模式作为切入点,又不能像大学程度过分着重学术或理论的探究。高中必须进入“点”的“专门化探讨”,并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元素。八个文化研习专题包括:政治与发展、经济与生活、文学与人生、艺术与审美、科技与文明、伦理与教化、思想与社会及传承与交流。 二、编写文化教材 无论是哪个学习阶段的文化教材,都应该文化味、生活化并重,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兼具。但具体程度,则需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而有所区别。小学和初中以认识基本知识为要,不硬销,不说教;高中则相对注重反思部分。对外教学应着重中华文化的客观介绍,避免作文化的优劣对比;尽量考虑外国学生的心理、情绪反应和接受意愿。 以下为文化教材的若干编写原则,仅供参考: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学生的程度;内容与品德情意的培养结合;透过轻松活泼的叙述笔调介绍文化知识;透过深入浅出的评论风格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图文并茂,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实验及其它 教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拿捏是否准确,以学生的反响最能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是为难以确定的文化点找出立项的根据。实验必须建立在系统化的评估基础之上,包括对文化教材素质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 我们还以小组讨论、专题辩论、读经大赛、朗诵比赛、常识大赛、作文比赛、文艺导赏、文化讲座、工作坊、田野考察等活动相配合,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活动中学习中华文化,启发他们思考文化问题和提高思辩能力。 过去七年,研究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欢迎浏览“中华文化教与学” 网站http://www.hku.hk/cculture/ ,并恳请提供宝贵意见。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
    ...
  • 2018-07-10 [转发] 冰雪爱城的文化盛事

    案例交流
       近期,加拿大爱德蒙顿市举办了为期九天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冰雕艺术节Ice on Whyte。  爱城大学区的怀特街上,到处可见风雪中飘扬的五星红旗。走进位于怀特街的冰雕展区,又犹如步入了中华文化的冰雪仙境:五彩缤纷的中华门,红绿变换的钟楼城塔,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惟妙精巧的十二生肖,欢快活泼的彝族舞蹈,玉态十足的冰雪双兔,生动入神的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贯穿南北的万里长城……,令人目不暇接。而那条十几米长的巨型龙冰滑梯更是孩子们的最爱。通过冰、雪、灯的完美组合,营造出中华五千年艺术精粹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诗化风格。此届冰雕艺术节上还举办了国际冰雕、雪雕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雕塑家大显身手,为游客献上如梦如幻的艺术作品。  在展区的北边,临时搭起了供游人稍息的帐篷。棚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欣赏冰雕的间隙,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喝上一杯热巧克力,还可以欣赏到更多不同的中华文化元素。爱城孔院的老师们为游客们准备了传统面塑艺术,中国书法挥毫,优雅中国茶艺,民间传统剪纸。帐篷内孔院的摊位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参与和互动是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学着剪一副兔年的窗花,亲自“茶艺”一杯中国的龙井,跟着师傅学一两招功夫的真谛,手持长绸扭一下东北大秧歌,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出的“中华”元素,使这些不同肤色的爱城人享尽其乐,倍觉暖意融融,犹如逛到了北京的厂甸,令他们流连忘返。  而台上的表演,更是五彩缤纷,精彩纷呈。爱城多家孔子课堂的学生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有的高歌,有的起舞,有的朗诵,有的拨弦,尤其是奥特维尔(Ottewell)初中孔子课堂的学生们为游客们展示的中国民族服装秀,和中文诗歌朗诵和歌曲表演,更赢得游客们热烈的掌声。表现出学习中文的加拿大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凝聚力及吸引力。爱城各界华人社团也前来助兴,他们为游人呈现了中国歌曲,民族舞蹈,京剧清唱,舞狮,擂鼓等等。参加演出的有不到十岁的孩子,也有七旬的老人,演出人员达几百之多。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令爱城人更加了解了中国。笑声,掌声,喝彩声,欢呼声,与外面美轮美奂的冰雕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冰雪爱城的一大文化盛事!  (作者为爱德蒙顿孔子学院文化部主任)
    ...
  • 2018-07-10 [转发] 童谣助我教汉语

    案例交流
      不是老天真,也不是悦儿孙,为了对外汉语教学,我年近六旬,居然摇头摆尾学起了童谣,而且还朗诵加动作,收获了一片喜悦! 我没想到给土耳其的高中生上汉语课,比给大学生要难,一个课堂30几个男女同学,要让他们都集中注意力,难度的确很大,特别是九年级的那个班,当我在黑板上板书,课堂节奏稍一放慢,下面学子自行其是,交头接耳,聊天清谈便瞬间弥散开来。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汉语学习上来,背诵童谣是一个法宝,这是我在听安卡拉大学的中国汉语自愿者肖老师的课时学到的一手,现场一用,果然奏效。那首童谣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三只鸭,四只鸡/一群小鸟飞过去”。跟读,齐念,独读,背诵,层层递进。“一二三四”展示的是汉语简洁易学的一面,朗朗上口的童谣很容易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比较困难的是“鸟”“鸡”“鸭”,幸好他们学过“鸡蛋”,点明之后,很多人恍然大悟,于是先捉“鸡”,后宰“鸭”,余下的“小鸟”就小菜一碟了,你瞧瞧,半只“鸡鸭”就是“鸟”嘛。 备新课时动足了脑筋,于是乘胜前进,将童谣的运用从被动使用转化为主动出击。进入偏旁部首的讲解,把一个“手”字,变成“提手旁”,然后在罗列他们学过的所有提手旁的汉字,越发显得枯燥,课堂再度出现轻度骚乱,我早有准备,抛出了新的补充教材《手指头》“一个指头拉勾勾/两个指头捡豆豆/三个指头系扣扣/四个指头提兜兜/五个指头合一拢/攥成拳头有劲头/请你爱护你的手/保护十个手指头”。真是妙不可言:有节奏、有韵律、有动作,更重要的是有行行都潜伏着提手旁,我就是用这样的“一指禅功”力挽狂澜,成功地勾回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兴致勃勃的学生有的居然在第四遍跟读之后就能自己朗读了!这首童谣是网上获取的,作者署名“福建平和县幼儿园朱丽彬老师”,我想朱老师也许没有想到在遥远的土耳其,会有一位中国老先生带领着一大帮高中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诵她写给小娃娃的大作。当然很对不起,我也对这首作品动了一点手脚,把比较简单的“握”字取代了原来的“攥”字,后者的笔划实在太多,属于“外人不宜”。本来“兜兜”的出场也有些唐突,但无奈它在节奏、押韵和形象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动一发而伤全局,只好硬着头皮“提”着它招摇过堂了。 至于《打虎歌》,我倒觉得它是水到渠成的,因为同学们已经在《我换人民币》的课文中学会“给您钱,请数数”了,所以这首童谣的关键字“数”就是亲切可人的老相识了。童谣中的老虎是这样被挨打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老鼠/老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原作者不知是谁,我把原文中的“小松鼠”擅自改成“小老鼠”,一是考虑小松鼠可能是保护动物,不好乱打;二则好把“老鼠”“老虎”和已经学过的“老师”“老人”串成一串冰糖葫芦,让众生系统地品尝“四老”成串的甜美,领会汉字组合的无穷奥妙。 不要小看短短童谣,它在朗朗有声的齐诵里体现了汉语最原始的美感,拓展了粗习者对汉语认知的广度,潜移默化着诵者对汉语全面的语感,而且利人也利己,师生双赢:老夫我教老外高中生,本来就有青春焕发的豪迈,加上童谣助阵,这下可真的返老还童啦! 作者简介:郑启五,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首任院长 通讯地址:厦门大学101信箱
    ...
  • 2018-07-10 [转发] 河南小伙在英国开办了中国书画班

    案例交流
      去年7月,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访问上海世博会时带来了一份礼物:由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大英图书馆收藏的书籍《罗伯特彭斯诗集——中国书法》。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里面的书法作品全部出自郑州小伙张弛之手。今年29岁的他在苏格兰开办了第一个中国书画班,几年来,跟他学习的外国学生有上千人。昨日,记者在郑州见到了这名在英国传播中国文化的小伙子。 “其实我的主业是设计,而不是书法、绘画。”张弛说,他2005年赴英国留学,2006年获媒体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提起在苏格兰开办书画班的初衷,他笑了笑说,完全出于一次偶然的经历。 张弛说,苏格兰当地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常请一些中国书画家去做讲座。张弛从小就喜爱书画,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日本展出。有次一位广东美院的教授访问苏格兰,有人请张弛去做翻译,大家感觉他翻译得很到位,这也让张弛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做点儿什么。 2007年,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挂牌成立。学校邀请张弛去教中国书法课程,他成为第一个在苏格兰开办中国书画班的人。 不仅成年人对中国书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很多英国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学习中国书画的行列中来。张弛在苏格兰的名气越来越大。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的“时代中国”活动中,他在爱丁堡皇家大道剧场进行了现场书法表演。 张弛说,几年来,他教的外国学生有上千人,这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但他更满足的是自己把中国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